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新农民”如何做到年入两千万?

    信息发布者:sxjbwy
    2019-01-14 23:17:50   转载

    “哇,又钓到一条鲫鱼,至少有半斤重,今天中午要好好地品尝一桌生态鱼宴。”2018年12月31日,在巴南区鱼洞街道荷韵园的鱼塘边,虽然天气有点冷,但仍然阻挡不了20多名垂钓者的热情。51岁的陈师傅告诉记者,荷韵园不仅鱼生态,而且耍事多,比如,钓鱼、采摘、种菜等,每到周末只要有空,他都约上几位好友及家人到荷韵园休闲度假。

      谁能想到,如今占地2000亩的荷韵园10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山,连车辆都没法通行。这一切的改变,都与一个人分不开,他就是陈勇,重庆新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。

      几年前,村里引进了一个新项目——荷韵园。一个集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,但村民们对这个项目最初却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。

     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,短短几年,荷韵园一方面延续了种藕的优势,另一方面嫁接了观赏荷花新的理念,逐渐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,园区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,有果可摘,吸引了众多游客。

      望着进进出出的汽车和游客,陈勇笑着说,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他,当他承包土地从事现代农业时,便下定决心,做一个让市民快乐的农民。而今,每年上百万市民进入荷韵园观光、垂钓、釆摘、种菜的时候,陈勇的内心充满了快乐!

      不做市民做“农民”

      今年45岁的陈勇,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。带着前来参观的记者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草莓大棚里,他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:“再过几天,草莓就要上市了。市民在寒冷的冬天,带着一家人来摘草莓、吃草莓,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。每一季瓜果采摘期结束后,我们都会对土地进行消毒,在瓜果生长的过程中就不会再喷洒农药,游客摘了就可以放心吃。我们还在园内养蜂,用自然的方法进行授粉,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,还有额外的收入。”

      谈起创业的过程,他感慨万分。放牛娃出身的他,2002年从部队转业回到重庆,开始做房地产生意,凭借着精明的眼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。9年下来,他已经是大多数人眼中的“富豪”。在城里有房有车,过上了安逸的生活。

      然而就在这时,他不顾家人的反对,将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资金全部拿出来,回到乡下,投入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这样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。“外人看来是有些滑稽,好不容易从贫穷的山村走出去了,为什么还要再回来呢?但是我坚信自己的眼光,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人们追求的是更高质量的生活,农副产品品牌化是大势所趋!”陈勇止不住兴奋之情。

      不畏艰难终有报

     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艰苦的。“前5年最艰难,我把门面、别墅都抵押给银行,用来维持荷韵园的经营。”陈勇说。

      天道酬勤,陈勇的不懈坚持终于换来了优厚的回报,如今他的荷韵生态园是全市12家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,也是第一家休闲渔业主题公园。一年四季,园内都有不同的美景,冬天摘草莓,春天摘樱桃,夏天摘桃李蓝莓桑葚赏荷花,秋天几百亩的葡萄硕果累累。钓鱼捉泥鳅野炊农家乐,凡是游客能想到的,陈勇都做到了,他欣慰地说:“现在,园内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,年收益近2000万元,并且保持着每年15%的上涨率。”

      带乡亲们脱贫致富

      富起来的陈勇,从不忘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,他出钱给村里修路,“这里之前都是一米宽的水泥路,70%都是荒山,乡亲们靠天吃饭,我把土地从他们手里流转过来,每亩地每年1800元,他们在我的园里打工,每天工作8小时,有近百块的收入,旱涝保收。”

      66岁的干湾村村民代宗强,以前在沙坪坝打工。2009年荷韵园修建之后,他就回到了村里,把家里的3亩地流转给陈勇,自己和老伴在这里打工。说起如今的生活,他的脸上有止不住的喜悦:“现在生活好了啊,每年光土地流转就有几千块的收入,我跟老伴在这里种种树看看果园,每个月有六七千块钱的收入,不忙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带带小孙子。”

      “现在,公司每年有接近2000万元产值,带动周边农户700多户,每年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150多人。”不仅如此,荷韵园也为壮大集体经济做着突出的贡献,“每亩地每年给村社各100元,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